北京易博雯學科技有限公司
TechnologyCo.,Ltd
網站首頁 企業資質 報考條件 職稱評定 政策專題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政策專題
Policy topic
政治專題
Policy Topics
熱點推薦
江蘇省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職稱有關問題政策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我省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職稱有關問題的通知》于2018年4月11日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現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職稱制度是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對激勵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兩聚一高奮斗目標,立足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把握各類人才職業特點,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科學評價為核心,以促進人才開發使用為目的,運用系統化思維,堅持創新性發展、探索性發展、引領性發展,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社會化的職稱制度,推動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更趨合理、能力素質不斷提高,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譜寫新時代江蘇發展新篇章提供人才支撐。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77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8〕6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蘇辦發〔2018〕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標準,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傾向,取消不合理的申報門檻。

二、主要內容:

一、關于所學專業與所從事專業一致人員申報職稱的學歷、資歷要求

(一)申報初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1. 獲得碩士學歷或學位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可初定助理級職稱。

2. 獲得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年,可初定助理級職稱。

3. 獲得大專學歷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年,可初定員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3年,可初定助理級職稱。

4. 獲得中專學歷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年,可初定員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5年,可考核認定或評審助理級職稱。

(二)申報中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1. 獲得博士學位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可初定中級職稱。

2. 獲得碩士學歷或學位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3年,可初定中級職稱。

3. 獲得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大學??茖W歷,取得助理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可申報評審中級職稱。

4. 獲得中專學歷,取得助理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可申報評審中級職稱。

(三)申報副高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1. 獲得博士學位,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在我省企事業單位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動站工作,經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員,可直接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2. 獲得碩士學歷或學位,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3. 獲得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4. 獲得大學??茖W歷,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7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四)申報正高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取得副高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可申報評審正高級職稱。

二、關于所學專業與所從事專業不一致人員申報職稱的學歷、資歷要求

(一)申報初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1. 獲得其他專業碩士學歷或學位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助理級職稱。

2. 獲得其他專業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助理級職稱。

3. 獲得其他專業大專學歷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員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助理級職稱。

4. 獲得其他專業中專學歷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員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6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助理級職稱。

(二)申報中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1. 獲得其他專業博士學位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中級職稱。

2. 獲得其他專業碩士學歷或學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可考核認定或評審中級職稱。

3. 獲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或大學??茖W歷,取得助理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可申報評審中級職稱。

4. 獲得其他專業中專學歷,取得助理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6年以上,可申報評審中級職稱。

(三)申報副高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1. 獲得其他專業博士學位,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2. 獲得其他專業碩士學歷或學位,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6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3. 獲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7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4. 獲得其他專業大學??茖W歷,取得中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9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四)申報正高級職稱學歷、資歷要求

取得副高級職稱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5年以上,可申報評審正高級職稱。

三、關于資歷破格條件

(一)中級職稱破格條件

取得助理級職稱后具備下列條件的,可破格1年申報:

市(廳)級科技進步、技術發明、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三等獎(及相應獎項)以上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排名前5,以個人獎勵證書為準)。

(二)副高級職稱破格條件

取得中級職稱后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破格1~2年申報:

1. ?。ú浚┘壙萍歼M步、技術發明、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三等獎(及相應獎項)以上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排名前5,以個人獎勵證書為準)。

2. 中國專利金獎、銀獎的主要發明人(以個人獎勵證書為準)或江蘇省專利發明人獎獲得者。

3. 國家級二類和省級一類技能大賽第一名獲得者。

(三)正高級職稱破格條件

取得副高級職稱后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破格1~2年申報:

1. ?。ú浚┘壙萍歼M步、技術發明、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二等獎(及相應獎項)1項或三等獎2項以上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排名前5,以個人獎勵證書為準)。

2. 國家級一類技能大賽第一名獲得者。

上述(一)(二)(三)中的資歷破格條件為基礎條款,各系列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比照條款。

四、關于實行職業準入以及“以考代評”的系列(專業)申報職稱的學歷、資歷要求

(一)對已實行職業準入的高校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中小學教師、技工院校教師、衛生技術、獸醫、新聞、播音、律師、公證等系列(專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時其所學專業應與所申報專業相同或相近(同一大類),申報資歷要求仍按相應資格條件執行。

(二)對初級、中級職稱實行國家統一考試的經濟、會計、統計、審計、衛生技術、船舶、翻譯、出版等8個專業類別,考試成績合格即取得相應職稱,不再進行職稱評審或認定。

五、關于同級轉評和跨系列申報評審職稱問題

(一)同級轉評須轉崗滿1年后方可申報評審,轉評后須工作滿1年以上方可申報高一級職稱,原工作年限連續計算。

(二)專業技術人才可自主申報兩個系列(專業)以上的職稱,但同一年度不得同時申報兩個系列(專業)職稱。

(三)涉及“以考代評”或“考評結合”的系列(專業)按有關規定執行。

六、關于相關學歷認定問題

(一)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部隊院校全日制教育畢業證書,中央黨校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校對學制兩年以上的長期班次學員所授予的黨校學歷,在參加職稱評定時予以認可。

(二)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在參加職稱評定時分別視同中專、大專、本科學歷。

(三)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大中專結業生(未取得學歷、學位)在參加職稱評定時可比照相應國民教育序列畢業生降低一個等級。

(四)各類培訓班頒發的修業、結業、專業證書,不能作為學歷依據,可作為評審其專業能力的參考要素。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 《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兑幎ā啡墓?4條,明確了職稱評審管理的主要規定和程序,對職稱評審的全過程進行規范管理?!兑幎ā返某雠_是國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加強職稱評審管理、完善職稱政策法規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

《規定》明確,職稱評審是按照評審標準和程序,對專業技術人才品德、能力、業績的評議和認定。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等以及自由職業者開展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適用該規定。

《規定》強調,各地區、各部門以及用人單位等開展職稱評審工作應當申請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國家對職稱評審委員會實行核準備案管理制度。職稱評審委員會對組建單位負責,受組建單位監督。為確保職稱評審質量,《規定》明確了職稱評審委員會的組建條件和評審專家條件。

《規定》指出,職稱評審要嚴格遵循申報、審核、評審、公示、確認等基本程序,各環節應當符合具體程序規定。申報人及工作單位、職稱評審委員會及組建單位、辦事機構工作人員、評審專家等要按照規定履行相應職責,并承擔相應義務,違反規定的要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另外,《規定》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由職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程序進行了明確。

《規定》對優化職稱評審公共服務提出了要求,強調要建立職稱評價服務平臺,加強職稱評審信息化建設,推廣在線申報評審,探索實行電子證書,為廣大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便捷化職稱評審服務。

《規定》著眼于加強對職稱評審全過程的監督管理,要求建立職稱評審公開制度,實行政策公開、標準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為職稱統籌規劃和綜合管理部門,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職稱評審工作的監督檢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抽查、巡查,對有關問題線索倒查、復查,確保職稱評審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
第 40 號



《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已經2019年6月1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第26次部務會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部 長 張紀南
2019年7月1日

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職稱評審程序,加強職稱評審管理,保證職稱評審質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職稱評審是按照評審標準和程序,對專業技術人才品德、能力、業績的評議和認定。職稱評審結果是專業技術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的重要依據。

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等(以下稱用人單位)以及自由職業者開展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職稱評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科學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創新能力、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

第四條 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職稱評審統籌規劃和綜合管理工作??h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職稱評審綜合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

行業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業的職稱評審管理和實施工作。

第五條 職稱評審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地區標準和單位標準。

各職稱系列國家標準由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

地區標準由各地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標準,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

單位標準由具有職稱評審權的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標準、地區標準,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

地區標準、單位標準不得低于國家標準。

第二章 職稱評審委員會

第六條 各地區、各部門以及用人單位等按照規定開展職稱評審,應當申請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

職稱評審委員會負責評議、認定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對組建單位負責,受組建單位監督。

職稱評審委員會按照職稱系列或者專業組建,不得跨系列組建綜合性職稱評審委員會。

第七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分為高級、中級、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

申請組建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擬評審的職稱系列或者專業為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主體職稱系列或者專業;

(二)擬評審的職稱系列或者專業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能夠代表本領域的專業發展水平;

(三)具有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符合條件的高級職稱評審專家;

(四)具有開展高級職稱評審的能力。

第八條 國家對職稱評審委員會實行核準備案管理制度。職稱評審委員會備案有效期不得超過3年,有效期屆滿應當重新核準備案。

國務院各部門、中央企業、全國性行業協會學會、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等組建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由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準備案;各地區組建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準備案;其他用人單位組建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由省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準備案。

申請組建中級、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的條件以及核準備案的具體辦法,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由國務院各部門、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及具有職稱評審權的用人單位制定。

第九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是單數,根據工作需要設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按照職稱系列組建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不少于25人,按照專業組建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不少于11人。各地區組建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的人數,經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意,可以適當調整。

第十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專家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具有本職稱系列或者專業相應層級的職稱;

(四)從事本領域專業技術工作;

(五)能夠履行職稱評審工作職責。

評審專家每屆任期不得超過3年。

第十一條 各地區、各部門和用人單位可以按照職稱系列或者專業建立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庫,在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庫內隨機抽取規定數量的評審專家組成職稱評審委員會。

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庫參照本規定第八條進行核準備案,從專家庫內抽取專家組成的職稱評審委員會不再備案。

第十二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可以設立職稱評審辦事機構或者指定專門機構作為職稱評審辦事機構,由其負責職稱評審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申報審核

第十三條 申報職稱評審的人員(以下簡稱申報人)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符合相應職稱系列或者專業、相應級別職稱評審規定的申報條件。

申報人應當為本單位在職的專業技術人才,離退休人員不得申報參加職稱評審。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受到記過以上處分的,在受處分期間不得申報參加職稱評審。

第十四條 申報人一般應當按照職稱層級逐級申報職稱評審。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直接申報高級職稱評審。

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可以合理放寬資歷、年限等條件限制。

對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側重考查其實際工作業績,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第十五條 申報人應當在規定期限內提交申報材料,對其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凡是通過法定證照、書面告知承諾、政府部門內部核查或者部門間核查、網絡核驗等能夠辦理的,不得要求申報人額外提供證明材料。

第十六條 申報人所在工作單位應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并在單位內部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對經公示無異議的,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逐級上報。

第十七條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評審,可以由所在工作單位或者人事代理機構等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

自由職業者申報職稱評審,可以由人事代理機構等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

第十八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按照申報條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

申報材料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當一次性告知申報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未補正的,視為放棄申報。

第四章 組織評審

第十九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組織召開評審會議。評審會議由主任委員或者副主任委員主持,出席評審會議的專家人數應當不少于職稱評審委員會人數的2/3。

第二十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經過評議,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通過無記名投票表決,同意票數達到出席評審會議的評審專家總數2/3以上的即為評審通過。

未出席評審會議的評審專家不得委托他人投票或者補充投票。

第二十一條 根據評審工作需要,職稱評審委員會可以按照學科或者專業組成若干評議組,每個評議組評審專家不少于3人,負責對申報人提出書面評議意見;也可以不設評議組,由職稱評審委員會3名以上評審專家按照分工,提出評議意見。評議組或者分工負責評議的專家在評審會議上介紹評議情況,作為職稱評審委員會評議表決的參考。

第二十二條 評審會議結束時,由主任委員或者主持評審會議的副主任委員宣布投票結果,并對評審結果簽字確認,加蓋職稱評審委員會印章。

第二十三條 評審會議應當做好會議記錄,內容包括出席評委、評審對象、評議意見、投票結果等內容,會議記錄歸檔管理。

第二十四條 評審會議實行封閉管理,評審專家名單一般不對外公布。

評審專家和職稱評審辦事機構工作人員在評審工作保密期內不得對外泄露評審內容,不得私自接收評審材料,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二十五條 評審專家與評審工作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客觀公正的,應當申請回避。

職稱評審辦事機構發現上述情形的,應當通知評審專家回避。

第二十六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

公示期間,對通過舉報投訴等方式發現的問題線索,由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調查核實。

經公示無異議的評審通過人員,按照規定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確認。具有職稱評審權的用人單位,其經公示無異議的評審通過人員,按照規定由職稱評審委員會核準部門備案。

第二十七條 申報人對涉及本人的評審結果不服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復查、進行投訴。

第二十八條 不具備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以委托經核準備案的職稱評審委員會代為評審。具體辦法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由國務院各部門、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九條 專業技術人才跨區域、跨單位流動時,其職稱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重新評審或者確認,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章 評審服務

第三十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當建立職稱評價服務平臺,提供便捷化服務。

第三十一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當加強職稱評審信息化建設,推廣在線評審,逐步實現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

第三十二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建立職稱評審信息化管理系統,統一數據標準,規范評審結果等數據采集。

第三十三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在保障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逐步開放職稱信息查詢驗證服務,積極探索實行職稱評審電子證書。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職稱評審工作的監督檢查。

被檢查的單位、相關機構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與職稱評審有關的資料,不得拒絕檢查或者謊報、瞞報。

第三十五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通過質詢、約談、現場觀摩、查閱資料等形式,對各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及其組建單位開展的評審工作進行抽查、巡查,依據有關問題線索進行倒查、復查。

第三十六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當依法查處假冒職稱評審、制作和銷售假證等違法行為。

第三十七條 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應當依法執行物價、財政部門核準的收費標準,自覺接受監督和審計。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規定第八條規定,職稱評審委員會未經核準備案、有效期屆滿未重新核準備案或者超越職稱評審權限、擅自擴大職稱評審范圍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其職稱評審權限或者超越權限和范圍的職稱評審行為不予認可;情節嚴重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取消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職稱評審權,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規定,申報人通過提供虛假材料、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或者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職稱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撤銷其職稱,并記入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庫,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記錄期限為3年。

第四十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申報人所在工作單位未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批評教育,并責令采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規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或者人事代理機構等未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按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規定,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未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批評教育,并責令采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取消其職稱評審權,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四十二條 評審專家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由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取消其評審專家資格,通報批評并記入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庫;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職稱評審辦事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由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單位責令不得再從事職稱評審工作,進行通報批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涉密領域職稱評審的具體辦法,由相關部門和單位參照本規定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條 本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職稱有關問題政策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職稱制度是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對激勵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點擊查看更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 《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兑幎ā啡墓?4條,明確了職稱評審管理的主要規定和程序,對職稱評審的全過程進行規范管理?!兑幎ā返某雠_是國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加強職稱評審管理、完善職稱政策法規體...
點擊查看更多
2019年成都職稱評審第一個公布的政策解讀
自2019年5月9日16時55分在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公布了成都市職稱評審的第一個改革政策—《關于撤銷成都市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事宜的通知》。政策一公布便有各種消息鋪天蓋地而來,很多人才也在就此問題...
點擊查看更多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出臺《實施意見》的主要目的: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決策部署,爭創改革體制機制和人才戰略資源新優勢,破解人才評價難問題,為人才松綁,激發活力
點擊查看更多
共4條 當前1/1頁首頁前一頁1后一頁尾頁
網站首頁 企業資質 報考條件 職稱評定 政策專題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客服電話:18500847276
郵箱:1738605219@qq.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景興街18號院7號樓1層102
備案號:京ICP備20023491號 網站建設:書生商友

偷拍精偷拍精品欧洲亚洲,免费A级毛片高清视频不卡,爱爱高潮动态视频试看,FREEXX俄罗斯美女HD